从“计划”走向“市场”从“火夫”到“大厨”
二十年,厨师教育精彩转身
从计划到市场,从平淡走向多彩。伴随我国餐饮多年来的成长发展,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厨师教育完成了华美升级,为我国餐饮行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。诸多成功学子是我校厨师教育见证人,在这个被誉为中国厨师摇篮的地方追寻着厨师教育的轨迹。从“计划”走向“市场” 。
根据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学校的一位老教师介绍,上个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餐馆都属国营,当时的厨师教育相对比较简单,只需要专注于学生的教学,学生的就业并不是问题,国家对学校的学生实行工作分配,当时的学校很“牛气”。
上世纪80年代末,餐饮业在政策上率先开放,各种经济成分共同投入,行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,餐饮业朝气蓬勃。同时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受到冲击,此时的厨师教育也面临新的选择,必须向市场转变,培训符合市场需求的厨师。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刚起步,就面临着发展的抉择,“我们选择了迅速与市场接轨”。
此时,一批中小型网点以价格优势、特色优势、灵活的服务方式和方便实惠的定位赢得了市场认可,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。我校抓住机遇,向这些新兴的餐饮企业输送大批人才。“最高峰时期,首都大批的厨师由北京新东方提供。”
从“火夫”到“大厨”
上世纪90年代是某段时间,一天到晚在灶火前汗流浃背的厨师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行当,被人叫做“火夫”。很多学生不愿意学厨师。北京新东方一度沉寂,默默无闻。如何突围?只有走特色化和专业化道路,重新树立厨师在社会中的新形象。
北京新东方一位老师介绍,首都汇集的全国各种特色菜系,并且兼有南北风韵,又有京城名吃,宫廷御膳房美食。只要将北京菜发扬广大,在首都取得影响力,厨师的地位自然上升。于是北京新东方在兼顾中西厨师教育的同时,不忘对北京本地特色菜肴的挖掘和学习。
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厨师,打造了一支庞大的厨师队伍,为今天中国餐饮的发展与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。目前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活跃在各大酒店、企业。北京新东方的厨师教育为餐饮行业输送的一大批精英,为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现在,再也没有人叫厨师为“火夫”,代之于“大厨”的尊称。
迎接新挑战
上世纪90年代末,厨师教育机遇与危机并存。一方面在餐饮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,厨师需求大增;另一方面国家取消了实行多年的学生分配工作制度。
有压力才有奋进。北京新东方不断的迎接再次创业和创新机会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,我国乃至世界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。但是北京新东方依然坚持,依然屹立在首都的热土上,并且在2009年再创烹饪教育辉煌。